人力资本 | 管理红利时代,某头部房企如何做精HR业务伙伴
导 读
房地产土地红利、金融红利的时代已渐行渐远,一个依靠管理红利、组织效能的新竞争时代已悄然降临。
◎ 作者 / 姚晶磊
随着房地产逐渐步入存量时代,及2020年“三道红线”等长效政策的出台,房地产市场的增势正逐渐趋于平缓。房地产也正从金融红利时代进入到管理红利时代,新的竞争环境已悄然降临。现如今,房企经营者们最需要思考的是,在行业外部环境巨变、行业规则改变,及过往几乎所有优势和做法都在逐步消退的当前,应该如何主动求变,找到一条能持续提规模、保质量、稳经营、促发展的提质增效之路,以面对新时代竞争、抢占行业先机。
管理红利新时代
头部房企众推管理变革
随着房地产行业管理红利时代的来临,头部房企的商业模式、市场行为及内部机制的变革也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,不论是战略角色,还是组织机制与权责等方面,都伴随整体的转变而转变。
从2020年至今,已有数十家头部房企进行了战略蓝图POSA、投融营一体化、组织管控模式、运营型项目职能等方向的变革,例如万科、华润等房企从总部制定的POSA,外加同步推进的战略解码运动,力图让全员员工能对未来1-3年的发展目标形成共识。又如2020年,万科、旭辉、绿地、阳光城等数十家企业围绕“区域+总部”进行了组织变革;正荣、恒大、荣盛等房企对“总部”进行了组织变革;碧桂园、中梁、雅居乐、首创等房企则对“区域”架构进行了变革;另据2021年开年的公开信息表明,今年年初以来又有世茂、金科、正荣等7家房企进行了组织调整。
纵观房地产市场,房企的战略活动与组织变革的核心,始终围绕着组织扁平化、管理精益化、组织效率、组织能力提升等方向进行。头部房企中的“组织能力”与“人”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房企HR正在向业务型合作伙伴角色转型
在传统房地产发展中,一直是强资源、强结果导向的行业,在高周转模式下的组织规模扩张、人才需求态势显得紧急而直接,因此传统房企的HR部门也就只算事务型、保障型的部门角色。虽然房企总部HR普遍从业素质高、沟通能力强,特别是在人才来源方面优于其它传统行业,但是在日常工作中,除了要满足来自业务层频繁压顶的招聘任务之外,还得同时兼顾劳动保障、考核、培训、活动组织等繁杂事务。大量急需输出结果的“保障性”任务,几乎占据了HR部门的全部时间,很难有时间再另行思考自身管理的规范化、精细化,更别说要满足当前行业环境剧变、政策长效机制落地所带来的更多管理升级要求了。
然而在房企的传统商业模式中,不仅仅是关系到“组织与人”的HR部门遇到了此类“囧境”,其它职能部门(甚至是业务部门),也都因为长时间的固态思维、定势做事等习惯,很难在如今行业大变局、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,实现华丽转身。
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,一些房企开始进行组织机制变革,同时开始关注“组织”与“人”的关系及HR角色转换,虽然不能说HR业务伙伴(简称HRBP)的出现一定是HR转型的唯一标配,但其所呈现出来的管理理念改变,以及HR管理模式的创新,恰恰是HR转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—— 即由相对稳定环境下的以事务支撑为主的HR工作,转变为满足内部业务部门需求的赋能角色。使HR职能可以在总体战略的引领下,为业务赋能。
HR职能与业务融合,推动房企高质量发展
随着“HR业务伙伴”的概念与做法在中国逐渐被普及以来,包括头部房企在内的万科、融创、龙湖、旭辉等,都开始在组织中设立附加业务属性的HR职能、关键岗位,在为业务发展赋予组织职能增效的同时,还能实现组织迭代优化、组织效能提升等。
最近,有这么一组行业数据,某头部房企自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推动带有业务伙伴角色的三支柱转型与变革,同时落地SSC共享中心,截止至当年年底,HR整体条线人员缩编25%,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、沟通成本,提升了业务单元的组织运转效率;另一家头部房企则在落地SSC共享中心之后,职能部门服务效率与准确率都提高了约95%左右,内部客户满意度更是接近100%。由此可见,用HR业务伙伴赋能业务发展的优势明显,职能部门自身的服务与运营质量也同时得到了保障与提升。
在HR业务伙伴如何为业务赋能方面,某头部房企的案例颇有见地,该房企因在全国设立大量的区域集团/公司、城市公司,在过去几年发展中,他们的规模快速增长了数倍,曾一度面临着组织规模庞大、管控效率偏低、沟通与内耗繁琐、管理人员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。随着HR业务伙伴角色的出现,该房企总部在全国化布局方面启用了HR业务伙伴,解决了因内部架构规模化、事务重复化和同质化而引起的管控不力、效率低下;这套方案不仅能实现将总部权责随专业职能下沉到业务一线,还能实现组织模式、业务模式在不同区域间的快速复制,从而能打造出一套极简的、可标准化的商业模式,最终该房企的HR条线只配置十几人就能完成全国70余个城市的“职能+业务”的专业赋能;不仅如此,该房企HR业务伙伴模式还在制度标准化建设、优秀人才招引、SSC共享中心等方面,充份体现成本优势、内耗减少、组织效能增长等现象。据悉,仅仅在入职管理的小小单项上,每年就节约近200万人工成本。
标准的HR职能与业务融合缺陷:人力成本高、运转效率低
在标准的HR与业务融合模式中(上图左),HR业务伙伴常驻(或兼职)于“业务前线”,负责业务团队的组织规划、员工关系、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,虽说他们确实身处听得到炮火的“业务前线”,也可以通过整理问题上报给总部的COE对相应问题进行深度研究,研究成果以标准化形式输出到SSC变成固定产品或服务,最终再反哺给“业务前线”来应对问题,然而这种过于理论化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:
权责集中:权责过度集中于总部COE,HR业务伙伴因缺乏授权而无法为业务问题负全责,既要他们能孤军奋战于第一线判断问题是否能汇报,又要与业务部门不断交涉和稳定军心。此时的HR职能在别人家的地盘上寻求的是自身的价值平衡和权益,业务部门不可能在火烧眉毛的时候,去相信一个“传令兵”;
赋能范围太窄:HR业务伙伴只为业务部门赋能,HR专家团队利用率太低;
专家闭门造车:COE团队由一堆专业有特长的精英组成,但这些COE日常不在“业务前线”,很难跟得上房企业务发展的快节奏。拿着HR业务伙伴提交的“底层视野”难以深挖事情本质,“瞎子摸象”式的做研究显然不现实;
运转效率太低:即使在COE团队和HR业务伙伴之间有一套标准沟通机制,但这种理论化的架构,落地效率相当低!当“业务前线”战况被不断汇报给COE团队,COE们为了弄清事实而去“前线”深挖问题点,会造成沟通繁琐或障碍,这也会对业务层面的执行效率造成影响,甚至造成业务需求过时;
容易造成纷争:这种架构下,不论是HR业务伙伴或COE的处境都颇为尴尬,研究跟不上业务节奏、成果难以有实效性,还极易造成HR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权责“纷争”、或人才损失,进而形成常见的该类赋能模式的萎靡不振,甚至名存实亡。
某头部房企探索并落地的“HR职能与业务”互融互促模式
某房企为行业头部企业之一,在房地产行业生态、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巨变的当前,该企业进行了多轮组织变革和机制调整。为满足组织调整后,集团多元化产业及全国布局的平衡发展,同时为了突破房地产企业在规模扩张中最容易出现的业务效率降低、内部管理标准不一致、治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,围绕着组织能力、业务能力、人的能力,配置了一套符合自身组织能力与人员结构的“HR职能与业务互融互促”模式(上图右)。该模式具有以下特色:
总部权责下沉:与标准架构不同的是,该房企将总部COE的研究权责下沉到HR业务伙伴,总部由HRD及其团队负责提取、沉淀由HR业务伙伴团队输出的研究成果和新方法,从中提取常见问题,结合总部发展战略制定执行标准;
赋能范围变大:因HR业务伙伴的架构变化,可以为区域及城市公司所有职能部门、业务部门和项目提供赋能,赋能覆盖范围大,HR业务伙伴利用率高;
专家就在现场:HR业务伙伴团队作为专家组下沉在区域和城市公司,可以通过诊断对现场问题进行深挖、澄清、研究,真正实现了现场有专家协助;
运转效率高效:基于HR业务伙伴有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权责,所有问题都放在下面沟通、下面研究和解答指导,解决问题与现场指导的效率非常高!而总部需要做的只是提取常见问题,并形成标准化运作机制,以及将常见问题解决的职能按总部战略需求,进一步划分到SSC;
双方立场平衡:这种架构下,HR业务伙伴与被赋能的业务部门、职能部门之间的立场相对平衡,双方组成联合研究情景,一起解决问题、研究问题、突破问题,信任度高,组织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。
结束语
土地红利、金融红利的时代已渐行渐远,房地产行业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走,应该如何更好地“活下去”、“活得好”也在被业界提及,甚至在各种场合都能听到有人提及“管理红利”的概念。然而“管理红利”不具备太多借力于市场的高增长特性,它反倒意味着房企需要出台治理机制,向组织要效率、向员工要能力,并在运营、服务、能力等方面拓宽视野,实现自我驱动、自我发展。
排版 | 太阳
END▼更多精彩文章▼人力资本头条|正荣地产:刘伟亮获委任董事会副主席(3.22-3.28)人力资本 | 从融创、中梁看房企如何构建企业文化
行业透视 | 龙头房企组织变革背后有何深意?人力资本 | 杜绝盲干瞎指挥,房企岗位说明书编写精要人力资本 | 从“会做”到“做得优”,成就房企员工绩优之路人力资本 | 谋定而后动,探索房企核心人才布局人力资本 | 人才地图 之 房企引才秘籍人力资本 | 人才地图 之 房企用才秘籍人力资本 | 借力视频面试,零预算强化房企雇主品牌2020年房企人力资本盘点 | 组织篇行业透视 | 敏捷主数据,赋能房企经营数据运转效能行业透视 | 房地产行业数字化变革未来可期人力资本 | 提升管控实效,房企组织绩效的运作逻辑人力资本 | 供地“两集中”之下房企投资管理如何改变?人力资本 | HRBP作为业务伙伴,在房地产为何难有成效人力资本 | 提质增效下地产薪酬会如何调整?人力资本 | “老板一言堂”,如何赋权赋能给HRBP?